中文名:飛越瘋人院
外文名: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其它譯名:飛躍喜鵲巢、飛躍杜鵑窩
出品時間:1975年11月19日
出品公司:Aquarius TV
制片地區:美國
導演:米洛斯 福曼(Milos forman)
主演:傑克 尼科爾森 (Jack Nicholson) 
類型:劇情/犯罪/驚險
對白語言:英語
片長:133分鐘

演員:
Jack Nicholson.... Randle Patrick McMurphy   
Will Sampson......Chief Bromden
Danny DeVito....Martini
Brad Dourif....Billy Bibbit
Christopher Lloyd....Taber
Scatman Crothers....Orderly Turkle
Louise Fletcher....Nurse Mildred Ratched
Vincent Schiavelli....Frederickson
Michael Berryman....Ellis, tall bald patient
Peter Brocco....Col. Matterson
Dean R. Brooks....Dr. John Spivey
Alonzo Brown....Miller
Mwako Cumbuka....Attendant Warren
William Duell....Jim Sefelt
Josip Elic....Bancini
Lan Fendors....Nurse Itsu


  《飛越瘋人院》是美國七十年代社會政治電影的代表作,該片獲得一九七五年奧斯卡獎的五項主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像這樣的絕對優勢,自一九三四年度《一夜風流》以來尚屬首次。
  由於該片導演是六十年代末從捷克斯洛伐克逃往美國的米洛斯.福爾曼。好萊塢拿他的這一情況大做文章,表面上似乎《飛越瘋人院》是影射蘇聯等國,其實該片是揭露了美國自己的"家醜"。影片中所描繪的那所精神病院是美國病態、壓抑的社會縮影。正如有的評論指出:"該片以觸目驚心的畫面揭露了當時美國社會的弊病 ──壓制人性和束縛自由。現代的管理社會竟如此恐怖,給歐美觀眾以極大的衝擊。"昔日的好萊塢電影也很喜歡涉及精神病患者的題材,但目的是渲染病態心理。《飛越瘋人院》盡管擷取類似題材,卻有一定的寓意,十分犀利,富於揶揄色彩。但這部電影頌揚的那種為了個性解放而孤軍奮戰的英雄,由於找不到正確的解放道路,最後還是被無情的社會所吞噬。
 


看完以後很想寫點東西,

心裡總是悶悶的,但卻不知道該寫些什麼。

在1975年那個年代,拍得出這樣的片子,真的讚讚讚。

直白的人物代表,

護士長Ratched代表迂腐強硬的統治體制,

McMurphy代表勇於挑戰和對抗的英雄式人物,

不對,他的作風比較像是痞子,但卻勇於面對惡勢力。

想當然爾的整個主線就是這兩個人的對抗,

其他的幾個主要精神病患,也各自代表社會上人們的一些缺點,

一開始看的時候滿驚奇,因為裡面的人感覺瘋得不嚴重,

而像Billy, Martini這些沒犯過罪卻留在精神病院的人,

為了要逃避世界而躲在這個龜殼裡,卻沒勇氣走出去

像Mc說的:你們一直抱怨這個地方,但是你們卻沒勇氣走出去,你認為你們是瘋子嗎。

他雖然很痞,但一直相信他們不是瘋子,

這種精神上的力量比那些冰冷的藥物控制來得更讓人覺得暖暖的。

從一開始的不相信,到最後完全把McMurphy當作信任的朋友。

Mc在最後可以逃跑的兩次機會,卻都因為Billy而失去了,

第一次他為了可以讓Billy跟Kitty上床而錯過了晚上最好的時機,

隔天,在Billy終於可以面對護士長時,有讓我感動到,

但最後還是因為無法跨越媽媽這個障礙,

Billy最後悲劇了...

任何人看到那一幕,都會想大叫"馬的!!!!!!!!!!!!!!!!!!!!!!!!"

所以看到Mc衝上去掐住Ratched護士的時候,

就像是心裡的那隻鬼跑出來了,

心裡那股怨氣就在Mc死命掐住她脖子的時候發洩出來,

心裡在喊著"讓她死"。

於是Mc又被抓走了,

這次他回來的時候我真的很想他像以前一樣對Chief一樣眨眨眼...

諷刺的是,到Chief有勇氣逃跑的這時候,

Mc被做了額葉切除手術,徹底變成一個行屍走肉的白痴。

最後Chief這麼做,我想是好的吧...

即使是讓原本的Mc看到現在的自己,也會覺得死是更好的選擇。

與其像白痴一樣在瘋人院被控制一輩子,

不如就讓Chief帶著他的靈魂出去吧。



但看完還是想大叫一聲:幹!!!!!!!!!!!!!!!!!!!!!!!!!!!!!!!!!!!!!!!!!!!!


補充知識:
額葉切除手術:英文為lobotomy。大腦每個半球分為四個葉,額葉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大約占1/3體積,切除以後人會失去很多功能,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性格(personality)。這在現在看來絕對是極端不人道的手術,可是當年手術的創始人Moniz卻因此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並且此手術被廣泛用於治療不聽從管理的精神病患者。在《飛越瘋人院》一書問世以後,美國和歐洲掀起了一系列反對濫用電擊治療及虐待精神病人的運動,通過了限制精神病院權力的法律條文,精神病人的生存狀況才得到很大改善。在以精神病為題材的影視作品《飛越瘋人院》和《禁閉島》中均提到了這種手術。



諷刺,這種手術竟然還是諾貝爾醫學獎?

難道讓他們成為白痴比讓他們瘋癲地過下去但有自己的思想更好?

這樣跟直接殺了他們有什麼分別,

一個人沒有了思考的能力,像機器一樣吃飯睡覺死去,還能算是一個人嗎?

與其這樣不如直接殺了他們吧,而且還不用浪費政府的錢。

這種做法不過是冠冕堂皇的那些人做出來給大眾看的、自欺欺人的戲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my893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